BI-RADS将乳腺囊性病变分为单纯囊肿(归为2类)、复杂囊肿(归为3类)及复合囊肿(归为4类),其中复杂囊肿内无独立实性成分,而复合囊肿则具有厚的囊壁或厚的间隔(0.5mm),内包含囊性和实性成分,若实性成分发生癌变则称为囊内乳腺癌(Intracysticbreastcarcinoma,I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0.5%~2%,其中大多为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或髓样癌。希腊学者Nikolaos报道了1例经超声发现后经病理证实的绝经后乳腺囊内浸润性导管癌,文章发表于年第9期的BreastDis上。
患者女,89岁,因左乳肿块迅速增大4个月就诊。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及房颤病史,无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查体发现左乳触及一边界清晰的巨大肿块。
超声于左乳探及一囊性为主的复合囊肿,内可见凸向囊腔的实性成分以及较厚的分隔(图1)。行CT检查以评估病变分期,发现左乳大小约12cm×8cm的复合囊肿(图2),未见远处转移。临床医生由囊内抽吸出ml血性液体,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
图1A示复合囊肿内凸向囊腔的实性回声(圆圈);图1B示复合囊肿内的较厚分隔(星号)
图2增强CT示左乳一巨大复合囊肿,伴实性成分(箭头)及厚分隔(星号)
临床行左乳复合囊肿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为Ⅲ级浸润性导管癌,肿瘤起源于囊壁且凸向囊腔,表面伴微乳头形成,切缘肿瘤细胞阴性。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c-erbB2均为阴性。患者随后接受辅助放疗。
作者指出,IBC患者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年龄更大(平均年龄73.3:53.6岁)。有研究发现,复合囊肿的大小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因素,最大径<3cm的病灶均为良性,而>3cm的病灶均为恶性。
作者认为,绝经后女性伴有快速生长的乳腺复合囊肿,应考虑IBC。尽管术前准确诊断难度较大,但若复合囊肿具有厚壁、厚分隔及囊内实性成分,应考虑恶性可能(原始文献PMI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