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4月25日
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年4月25日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之际。为能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我院组织开展了以“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我医院LED显示屏循环显示“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核心主题,通过预检分诊、门诊、住院向广大公众发放宣传单、讲解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形式。
此次宣传的主要内容有《疫苗管理法》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我国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取得的成就、预防接种的必要性以及各类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的意义、注意事项、接种流程等;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及预防接种的风险;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及接种禁忌症等。
通过现场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増强了大众及时接种疫苗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图文/余占群
为什么要给宝宝打疫苗?打疫苗要注意些什么?在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4月25日)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宝宝疫苗接种那点事儿。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答:
因为宝宝免疫屏障较为薄弱,极易受到细菌、病*的侵害,接种疫苗能够提高孩子对某些传染病的免疫作用,预防传染性疾病。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
有什么禁忌症?
答:
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禁忌证”。
禁忌症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症;另一类是绝对禁忌症。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在发热或感冒腹泻等急性期的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证”,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
如果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是否可以接种需由专科医生来判断。
接种前爸爸妈妈该做什么?
答:
1、爸爸妈妈要事先了解接种的日期及疫苗种类,准备好《预防接种证》按照预约时间准时接种。
2、接种前宝宝的护理要做到位,要让宝宝吃好,休息好。
3、了解并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当医生询问宝宝的既往病史时,应如实将宝宝的情况告诉医生,以免发生意外。
接种时爸爸妈妈该做什么?
答:
1、配合医生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抱姿,以保证疫苗的接种能尽快、顺利的完成。
2、打针时,父母一定要陪伴宝宝,抚摸他,轻言细语鼓励他。别以为他听不懂。心理学研究发现,亲人的语言与肢体安慰对孩子有类似于“情感镇定剂”的作用。
接种后爸爸妈妈该做什么?
答:
1.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没有不良反应再回家,以免因发生并发症而得不到及时救治。
2.要让宝宝多喝水,注意休息;
3.注射疫苗当天可以不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卫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4.为宝宝提供清淡的饮食,不给宝宝添加新的辅食,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
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答: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按发生的相对严重程度、频率,可分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包括:
1、轻微疼痛和局部红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保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不要让宝宝抓到。
2、轻到中度的发热1-2天,部分可伴有头痛、头晕、寒战、恶心、乏力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多饮水,通常不超过38.5℃无需用药物退热。
3、轻度皮疹,多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出现在身体局部,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异常反应父母需特别注意,如严重的过敏、高烧或异常的头痛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对于任何疫苗都很罕见,如果发生,它会在疫苗接种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哮喘、荨麻疹、疼痛、虚弱、心跳加速或眩晕。如果出现高烧或癫痫等异常反应时应立即就医,并说明相关疫苗情况。
到底安不安全?
答:
疫苗就相当于孩子生命健康的“防火墙”,合格的疫苗本身产生问题的概率非常小。家长们也不要因为个别事件而过于担心,甚至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只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