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说自己背上长了个坨,近1个月感觉这个坨有点长大了,有时还可以挤出白色的东西,味道很臭。查看患者后发现患者右侧上背部可触及一约鹌鹑蛋大小肿物,边界清楚,质地中等,可推动,无明显压痛。结合其病史,考虑为皮肤囊肿,建议患者在门诊行手术治疗将囊肿剥离。术后拆线,拆线时伤口平整,干燥,愈合良好,治疗效果可观。
男,40岁
皮肤囊肿
年8月
皮肤囊肿切除术,莫匹罗星软膏药物治疗
门诊手术治疗9天
治愈
一、初次面诊
近日,我在门诊看诊时来了位病人,他说自己背上长了个坨,已经5年了,不疼也不痒。2医院看过,医生看了后说是囊肿,还解释说它是一种良性肿瘤,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选择不用处理或者手术切除,自己觉得既然没有什么问题就没有处理,然后回家了。但是最近1个月患者感觉这个坨有点长大了,有时还可以挤出白色的东西,味道很臭,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也怕洗澡时水进去了引起感染,希望能够将它去掉,医院。
我查看患者后发现:患者右侧上背部可触及一约鹌鹑蛋大小肿物,边界清楚,质地中等,可推动,无明显压痛。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有高血压病史,服药控制,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发病以来,睡眠、食欲均可。
二、治疗经过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该患者要考虑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为囊壁内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层状鳞状上皮包绕形成的囊肿,其囊内主要为干酪样粘稠的角化物。
考虑到患者皮损已有5年,其肿物相对较大,近期有增长趋势,且患者有强烈意愿做切除手术,因此治疗上建议患者在门诊行手术治疗。与患者详细解释做手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风险,患者表示同意手术,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四项等术前检查和局部体表肿物B超等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四项均无异常。B超结果回报示:右侧上背部皮下一大小约15*11mm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境界清楚;CDFI无血流信号。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可以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如下:消*铺巾后于肿物边缘行环形浸润麻醉,做一小梭形切口后将囊肿剥离,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最后逐层缝合,纱布覆盖包扎。
术后给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药物治疗,嘱医院换药并观察伤口情况,9天后拆线,注意伤口没有拆线的情况下不能沾水,勿做剧烈运动以防缝线断裂,影响伤口愈合。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第1日换药时伤口稍有发红,感轻微疼痛,予以换药并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到第3天换药时,局部伤口发红好转,疼痛基本缓解,仅换药时少许疼痛。术后1周时病理结果回报:显示充分层化角质的囊腔,周围可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符合表皮样囊肿表现。患者术后第9天拆线,拆线时伤口平整,干燥,愈合良好。
四、注意事项
手术医院换药,要保持局部敷料处清洁、干燥,未到拆线时间局部不能沾水,因此在手术后几天建议患者最好不要洗澡,以免伤口保护不当被弄湿,万一弄湿应医院换药处理,以防感染。因患者伤口在背部,术后前几天仰卧时可能感觉伤口疼痛或因敷料原因影响睡眠,睡觉时可选择侧卧位的姿势。饮食上没有特殊,注意不能饮酒。术后3月应避免做剧烈运动,避免张力问题导致疤痕生长。
五、个人感悟
该患者未曾有过感染疼痛病史,但患者病程已有5年,不排除囊壁破裂可能,术前评估时不只是要仔细的触诊,还可以完善体表肿物B超,其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囊壁是否完整,为我们在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意见。皮肤囊肿诊断相对简单,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治疗上也有所差异。对于囊肿比较小,不影响美观和功能时,可以密切随访观察;当囊肿增大、破裂时则可选择手术切除。需注意当囊肿局部出现发红、感染情况时,应先口服及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根据囊肿的囊壁是否完整选择不同的切口,如一字切口、小梭形切口适用于囊肿完整、无感染者;而大梭形切口则适用于既往发生感染、囊壁破裂的囊肿。#医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