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展望 [复制链接]

1#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是皮肤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白、纤连蛋白、氨基多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而致,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可影响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近年来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1.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因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后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在正常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与降解间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破坏,胶原的合成明显超过降解,导致其大量不规则堆积,形成增生性瘢痕。

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与降解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创伤后所致炎症反应、过敏、缺氧、内分泌紊乱及某些生物化学因素持续作用于损伤部位有关,其组织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集,成纤维细胞作为细胞增殖和瘢痕增生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增殖、合成胶原以及分化异常,直接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临床上增生性瘢痕多具有明显的诱因,如:创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及机体局部代谢失调等均可引起。瘢痕较易发生在切口张力较高的部位,其发病与切口张力大小和张力方向有关,除眼睑、阴茎和阴囊较少发生外,身体其余部位无明显差异。其形成与创伤部位、遗传及患者家族史等也有密切关系,增生性瘢痕还易发生在肤色深的人种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2.增生性瘢痕的防治

目前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各家说法不一,因而对增生性瘢痕的预防更具有重要意义。预防主要是指上皮覆盖创面后,在瘢痕形成前和形成尚未成熟的阶段控制瘢痕组织增生,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防止瘢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

加压防治:

加压疗法主要对活动期的瘢痕有效,伤口愈合早期应用压迫疗法有助于减轻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一般在创面愈合后早期,越早越好,因早期胶原纤维间粘连较轻,愈合6个月后疗效降低。

压力疗法的主要治疗原则是:一早、二紧、三持久。加压疗法显效慢,过早停易复发,在尚未形成瘢痕之前及早开始应用效果较好。其缺点是单用压力治疗时间较长,对儿童发育不利;对于成人由于压力分布不均,偶尔会出现皮肤溃疡,且关节活动及体表不平可妨碍治疗,因此,加压疗法需要个体化。

药物防治:

药物预防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很多,主要集中在免疫调控、炎症控制、修复细胞生物特性等方面。治疗药物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类、抗代谢药、抗组胺药、抗肿瘤药、钙离子阻滞剂、透明质酸及其刺激因子、细菌胶原酶和中药等。

疤痕敷料:

疤痕敷料(如:芭飞乐疤痕敷料)适用于处理已愈合和未受损伤皮肤上的增生性疤痕和瘢痕疙瘩,有助于疤痕情况改善,亦适用于陈旧性瘢痕。瘢痕部位涂抹疤痕敷料有助于增生性瘢痕的改善。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增生性瘢痕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软组织扩张术、皮片、皮瓣等修复技术的应用,明显改善了病损部位的外观和功能,皮肤伤口的张力大小和方向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手术过程中使用“z”或“w”成形术尽可能松解周围皮下组织,对局部减张、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

激光治疗: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烧灼、汽化、切割、凝固及散焦等技术祛除瘢痕组织或损伤瘢痕内血管、抑制胶原合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