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他,大家第一反应便是神一般的奇葩人物,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虽有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了解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果决与清醒,尤其是在处理维护大局与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
据说崇祯继位第二天就给魏忠贤一个下马威。事情是这样的,魏忠贤为新王呈上秋决罪犯名单的奏折,本着一直以来掌管执*的习惯,还想说点什么。没料到崇祯不耐烦的说知道了,你可以回去了。后知后觉的魏忠贤仍不走,结果遭遇崇祯恶意的驱赶:“走吧,我这不需要你了。”魏忠贤也才就此明白自己在这穷途末路了。
这年三月,魏忠贤由汪文言一案入手,逮捕东林名士杨涟、左光斗、媿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许显纯秉承魏忠贤的旨意,捏造说杨涟等人接受了汪文言的赃银,用严刑追索。六人在第一次受审时就“各打四十棍,拶敲—百,夹杠五十,之后关进狱中,规定限期,到期交不出银子要进行“比较”,就是再次进行拷讯。“比较”时比初审用刑更重,有的要受“全刑对他们初审是六月底,七月初四日他们被从狱中提出来进行第一次“比较”的时候,都因伤疼痛无法行走,当时正是暑天,伤口溃烂,浓血沾染衣裳。许显纯把他们拷问一通,仍旧带去收监。此后每隔两天或三天、四天“比较”一次,各人伤上加伤,痛不欲生。七月十七日,杨、左二人又各受三十棍。十九日,杨、左、螝二人各受全刑,这时杨涟已嘁不出声,魏大中已吩咐家人料理后亊。过了两天,二十一日再次“比较”,杨、左再受全刑,魏大中三十棍,周、顾各二十棍。杨、左受刑被抬到外面,浑身血肉模糊,伏在地上如死人一般。此后仍然每隔两三天一“比较”,或受棍,或受全刑,魏大中被折磨得两脚挺直,象死青蚌似的。袁化中的阴囊肿胀,大得象能容三斗粮食的笸罗。这六人前后持续一个多月被拷讯数次,先后被摧残致死。
到底怎么办,您老人家回府自个儿慢慢琢磨,出了这个门,千万别说你来过我这儿。
不至于吧?
不至于?我告您,就这世道,也就我徐某人还有古道热肠,还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少人现在是上赶着插朋友两刀啊。要不信您往这大明的官场走走,还有第二家府第为您洞开大门吗?出了这门您也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往回奔吧!
提到魏忠贤,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残暴、冷库、自私,无恶不作的奸佞。他之所以能够得宠,权倾朝野,甚至有人叫他九千九百岁,是因为明熹宗朱由校。如果没有朱由校,也就没有历史上的权臣魏忠贤。年,朱由校病重时“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以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临死时,让魏忠贤宣召朱由检(崇祯帝)入宫,“上病亟时,召皇弟信王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为托,及委用忠贤语。既崩,忠贤自出迎王入。”(《明史·宦官传》)。朱由校临终嘱托朱由检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朱由校的言外之意,千万不要杀魏忠贤,遇到大事的时候,他能够帮助大明朝。但是崇祯帝朱由检没有听哥哥的,当上皇帝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那么,明熹宗临死前为啥告诉兄弟崇祯,千万不要杀魏忠贤!
魏忠贤少年时原本是一个无赖,万历时因*输自阉入宫,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天下人对魏忠贤口诛笔伐,于是崇祯皇帝就趁机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看守皇陵。但是魏忠贤却在途中豢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回魏忠贤处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自尽而亡。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下令肢解了魏忠贤,戳挫骨扬灰,魏忠贤死的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