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外面出差回来,还没来得及去复查,不过伤口已经愈合得差不多了。”34岁的金女士刚刚完成一个项目回到杭州,她说的伤口,是前不久在浙江大医院接受日间手术留下的,医生从她左小腿上切下一个肿块,病理结果却显示里面藏着多条“寄生虫”,这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左腿长了肿块
越变越大一碰就痛
金女士回忆,左腿上的肿块2年多前就出现了,当时以为是被蚊子叮咬的,过几天就会自行消退,没想到这个肿块“陪伴”了自己这么久。
“一直也消不下去,尽管手摸上去是个硬硬的疙瘩,但它是会活动的。”金女士说,最开始她还有点担心,但由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她渐渐地没放在心上,到后来索性将它抛之脑后了。
“最近发现它变大了,我才又紧张起来了。”金女士透露,前段时间洗澡的时候,偶然间发现这个肿块好像变大了,并且颜色也从微微红变深了,远远看上去倒像个淤青,“以前也不痛不痒的,但现在一碰就痛。有一次揉捏之后,这个肿块肿得跟馒头一样,过了一晚才消肿。”
心有余悸的金女士直接赶到浙大一院就诊,接受了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左小腿腓侧面真皮层囊性结节伴内部管状强回声。但这个肿块究竟是什么,并没有明确诊断,考虑良性病灶的可能性较大,医生建议她到肿瘤外科就诊。
在浙大一院肿瘤外科门诊,接诊医生发现这个肿块看似和常见的皮脂腺囊肿比较接近,但是也一时也无法明确具体诊断,于是建议她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验。金女士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在前不久接受了日间手术,从左腿上切下了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包块。
切下的包块标本
而切开这个包块,医生看到厚厚的囊壁里有好将近10条淡黄色的线状物体。最终病理结果显示切下的包块没有异常,而淡黄色的线状物体竟然是寄生虫。
切开包块取出的寄生虫标本
腿上长出寄生虫?
可能和这些习惯有关
好好地,小腿上怎么会长出寄生虫?
金女士的生活经历让医生有了眉目。原来,在杭州从事展览策划的金女士日常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在今年以前,每年都会出国游好几次。
“波兰、芬兰、法国……欧洲的国家我基本都去过,泰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我也去过好多次了。”在国外旅行时,金女士最喜欢品尝各国美食、体验一些“网红”项目,生冷的食物也不忌讳地吃,也有下水浮潜的经历。
生冷食物、浮潜……金女士眼中的风土人情,在医生眼中却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因素。
寄生虫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身上,会对人体形成一系列损伤,比如夺取人体营养、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等。但也有一些慢性的不会有明显表现,像金女士这样,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感染上的什么寄生虫也都不得而知。虽然目前金女士局部的寄生虫已经被清除,但是具体其他部位是否还有,则需要长期观察。
全国寄生虫病诊治学组组长、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黄建荣主任医师表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寄生虫,以国内来说,浙江省血吸虫就比较多,而大西北则以包虫为主。
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常为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蚊、虫叮咬)等。因此,近期外出游玩的朋友们,不妨收下黄建荣主任医师给出的几条建议:
去野外或者不清楚情况的森林,穿长衣长裤,做好防护措施;
饭前便后勤洗手,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如果去到海边游玩,尽量不生吃海鲜,我们之前也曾报道过生吃醉蟹感染肺吸虫病的病例;
游玩回来后,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接触猫、犬后多洗手。
浙大一院肿瘤外科主任滕理送教授表示,对于常见的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淋巴结肿大及一些不明性质的肿块,肿瘤外科都可以通过日间手术予以切除或者病理活检,轻松去除常见体表肿块的同时也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其具体性质,以便对症治疗。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