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例分享表皮样囊肿
TUhjnbcbe - 2021/7/16 14:02:00

病例分享:表皮样囊肿

杜XX,男,33岁,三个月前,左耳后摸到一肿块,约1.5cm大小,无红肿热痛,无消瘦,无呼吸费力及进食困难,无心慌、胸闷;无低热,为求治疗遂来我院,于.8.31门诊行彩超检查示:左耳后皮下低回声包块(表皮样囊肿可能)。门诊拟“左耳后肿块”收住入院。

左侧耳后皮下见低回声,大小14*7*15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内见强回声,较大长0.9mm,后方回声增强,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左侧耳后皮下低回声结节(表皮样囊肿可能,不除外其它良性病变)

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等,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其囊壁为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层状麟状上皮包绕形成的囊肿。其囊内为干酪样黏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多发者见于Gardner综合征患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及中青年相对好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2:1,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尤其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等部位。

表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不太明确,现在大部分的观点都支持表皮样囊肿可能是一种单胚胎层源性的良性肿瘤。

其病因包括创伤的植入,毛囊的损伤,皮脂腺的破裂,发育缺陷,遗传,人类乳头状病*感染等。

结节的位置:均发生于皮下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关系密切

结节的边界:边界清晰、少数边界不清晰

结节的形态:椭圆形、类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

结节的内部回声:均匀的细点状低回声,点状低回声夹杂小的无回声,或点状及短细线状高回声,混合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

彩色多普勒:所有未合并感染的表皮样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当囊壁破裂合并感染时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指囊壁除鯪状上皮外,尚有真皮,不等量的皮下组织和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由于这些结构均来源于外胚层,皮样囊肿是一种特殊的成熟畸胎瘤。好发于青少年,生长缓慢,呈圆球状,常位于皮下或粘膜下的较深部位或肌肉间隙。

超声表现:均为类圆形或者椭圆形囊性包块,囊壁回声较明显,CDFI:内部一般也无血流信号,内部回声可因囊肿内容物结构成分不同而不同,因其成分相对复杂,其内部回声不均匀,相对杂乱,强弱不等。

脂肪瘤:

超声表现:椭圆形或者扁圆形,加压探头易变形,一般为高回声,回声均匀,并可见与皮肤平行的短条状线状高回声,60%边界清晰,其中部分有高回声包膜,绝大多数后方回声不减弱,有时可见增强。

皮下血管瘤:

超声表现:一般为含有小腔的混合回声结节,呈低回声或者无回声,可见有高回声分隔,结节边界清,CDFI: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表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