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肿瘤标记物下
TUhjnbcbe - 2021/8/8 20:23:00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甲胎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ng/ml。

正常参考值:≤7ng/ml

2.癌胚抗原(CEA)

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5ng/ml

3.癌抗原(CA)

CA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80%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CA升高,但近半数的早期病例并不升高,故不单独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90%患者血清CA与病程进展有关,故多用于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估。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的水平≤40U/ml,若升高至正常值的2倍以上应引起重视。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升高。CA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

正常参考值:≤35U/ml。

4.癌抗原15-3(CA15-3)

癌抗原15-3是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癌抗原15-3也是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阳性率一般低于10%。

正常参考值:≤25U/ml

5.癌抗原19-9(CA19-9)

血清癌抗原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胚胎期胎儿的胰腺、胆囊、肝、肠等组织存在这种抗原,正常人体组织中含量很低;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胆囊癌病人血清中,癌抗原19-9含量明显增高,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主要作为病情监测和预示复发的指标。此外,对消化道疾病鉴别诊断(如胰腺癌与胰腺炎。胃癌与胃溃疡)亦有一定价值。

增高:见于胰腺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肝癌等;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肝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正常参考值:≤27U/ml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

正常参考值:≤6.9U/ml

7.癌抗原(CA)

CA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正常参考值:0~20U/ml

8.癌抗原50(CA50)

癌抗原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

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增高。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正常参考值:0~20U/ml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CYFRA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正常参考值:0~3.3ng/ml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0~16.3ng/ml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凋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正常参考值:1.5μg/L

1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正常参考值:≤4.ng/ml

(以上内容来自教材及网络搜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因编辑能力有限,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肿瘤标记物下